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胰腺癌凭借其迅猛的开展和治疗的困难,常被视作“癌症之王”。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后五年的生存率不足10%,这使其成为最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之一。预计到2030年,胰腺癌将跃升为继肺癌之后的第二大致死癌症。现在,化疗仍然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疗效有限,急需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最近,一项发表在《Cell & Bio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顺利获得靶向TOPBP1相关信号通路,显著提高了胰腺癌细胞对于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的敏感度,进而诱导癌细胞凋亡。TOPBP1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中的生物标志物,帮助识别那些可能从PARP抑制剂中获益的患者,实现精准治疗。
在胰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DNA损伤修复(DDR)途径发挥着关键作用。正常细胞在遭受DNA损伤时,会顺利获得一系列修复机制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然而,在胰腺癌细胞中,DDR途径往往异常,从而有助于肿瘤的发生。TOPBP1是DDR途径中的重要蛋白,涉及DNA复制、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周期检查的多个过程。
一支联合研究团队顺利获得对17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惊讶地发现,TOPBP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成反比关系——TOPBP1表达越高,预后越差。此外,TOPBP1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度相关。研究还揭示,不同表达水平的胰腺癌细胞系对奥拉帕尼显示出不同的药物敏感度,表达量高的细胞系对药物敏感性较低。顺利获得基因编辑技术降低TOPBP1表达后,癌细胞对奥拉帕尼的敏感性几乎翻倍。
分析结果显示,TOPBP1高表达的癌细胞在DNA损伤修复中更依赖于ATR通路。当TOPBP1被抑制,ATR通路瘫痪,迫使癌细胞转向ATM通路修复。而当ATM通路不堪重负时,无法修复DNA损伤的癌细胞最终走向死亡。
研究进一步指出,抑制ATR通路加上PARP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可以对TOPBP1高表达的癌细胞产生致命打击。利用药明康德给予的模型,研究团队模拟了胰腺导管腺癌在体内的生长,并测试了奥拉帕尼和ATR抑制剂AZD6738的联合疗法。结果表明,联合疗法对TOPBP1高表达的原代胰腺癌细胞系的效果显著。这一协同效应主要因为DNA修复系统的“双路封锁”——ATR通路被AZD6738抑制,癌细胞主要的修复能力受损,奥拉帕尼引起更为严重的DNA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综上所述,TOPBP1不仅可以作为预测胰腺癌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还为创新的联合治疗方案给予了灵感。这一研究为更多胰腺癌患者从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给予了新的希望。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