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3月26日至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将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此次备受瞩目的会议中,吉利德科学将顺利获得壁报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大家展示31项与肝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将公布慢性乙型肝炎(CHB)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的3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受试者中长达8年的随访结果,展示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亚裔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以及处理同时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实证数据。这些研究成果旨在为推进病毒性肝炎的消除给予更多的临床依据,并有助于更广泛的肝病研究,包括PBC在内的其他领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科的侯金林教授将在本次大会上,口头介绍关于TAF的关键研究成果。该研究顺利获得8年的随访,证实了TAF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临床试验共计纳入334名CHB患者,在为期三年的双盲治疗后,转为开放标签的TAF治疗,直至第8年。研究重点分析了长达384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毒学抑制率和副作用情况,结果显示,接受TAF治疗的患者在病毒学抑制和安全性方面表现优异。在骨密度和肾功能方面,TAF显示出明显的安全优势,在长时间随访中未出现基因型耐药现象。
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领域,Seladelpar作为一种新型PPARδ激动剂,其安全性和疗效在APASL年会上也得到了深入探讨。RESPONSE和ASSURE研究表明,Seladelpar对亚裔和非亚裔PBC患者都有显著疗效,并且安全性良好。在RESPONSE研究中,亚裔患者在接受Seladelpar后显现出100%的复合应答率,远超安慰剂组,并在生物标志物降低方面表现出一致的趋势。
大会上还分享了一项涵盖16个中国中心的观察性临床研究,分析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预防性使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HB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HCV RNA水平,同时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达到较高水平,证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本次APASL年会不仅展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肝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PBC的治疗给予了有力的科学支持,也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这些前沿成果为加速消除病毒性肝炎,并改善广泛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坚实的数据基础。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