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3月24日,联邦制药宣布与国际制药巨头诺和诺德达成了一项关于药品出海的协议。根据该协议,诺和诺德将取得联邦制药研发的GLP-1/GIP/GCG (GGG) 受体激动剂UBT251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市场权利。作为回报,联邦制药将取得2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望从中取得高达18亿美元的里程碑金额以及未来的销售分成。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作却未能取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就在协议宣布的次日,联邦制药的股价骤然下跌了12%。许多投资者感到困惑,不解为何利好消息反而引发股市的消极反应,部分投资者甚至感慨道:“这完全看不懂,短线操作变成了投机失策。”
利好为何成了利空?
乍看之下,一笔潜在价值达到20亿美元的交易无疑诱人,然而,同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财报显示,联邦制药2024年的总营收为137.59亿元,较去年仅微增0.1%。具体来看,中间体的营收增长了1.8%,而原料药和制剂业务则分别下滑了0.5%和5.9%。分部门来看,中间体和原料药是公司的支柱业务,制剂业务的下滑则与国家政策导致的药品价格下降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联邦制药在制剂研发上的投入增加了26.6%,达到5.772亿元。近年来,该公司在自免、眼科、抗感染和内分泌等多个领域展开了近20项1类新药的布局,UBT251便是其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然而,财报的平淡表现显然削弱了市场对这笔交易的乐观预期。
联邦制药创建于1990年,并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与许多传统本土药企相似,联邦制药最初以中间体和原料药为主,随后将焦点转向了制剂业务,包括人用抗生素、胰岛素和动保产品等。近年来,受益于胰岛素市场的增长,联邦制药的基本盘相对稳固。然而,尽管有20亿美元交易的利好消息,但在财报未见亮点以及市场恐慌的情况下,获利盘被抛售触发了股价的快速下跌。
久有预谋的全球化布局
实际上,联邦制药与诺和诺德的交易早有迹象。正当诺和诺德的CagriSema(司美格鲁肽与Amylin类似物cagrilintide的复方制剂)展示其三期数据时,此项交易的可能性便已经有迹可循。根据药时代的分析,诺和诺德在面对礼来替尔泊肽的市场压力时,选择战略性布局,而UBT251则成为其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环。
礼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召开多项关于GGG三重激动剂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Retatrutide,该药物已经显露出优于替尔泊肽的潜力,临床数据显示,其48周减重幅度高达24.2%。而联邦制药的UBT251凭借其卓越的早期临床数据,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根据1a期试验数据,UBT251在1.0~4.5mg剂量范围内,被试者体重显著下降,1b期试验中,在高剂量组,试验参与者的平均体重下降幅度达到15.1%。
不同的企业对于GLP-1类药物的竞争策略有所不同,礼来和诺和诺德形成了两强鼎立的格局,同时延伸至罗氏、安进等其他跨国药企也在加紧脚步,各自探索在多靶点和联合用药领域中寻求新突破。而这些国际制药公司的一举一动,必然对包括联邦制药在内的本土药企带来重大影响。
总之,此次联邦制药的UBT251交易固然引起了市场一时的动荡,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全球布局与创新管线的组合或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开展。在动态变化的制药市场中,联邦制药的战略调整与创新探索值得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