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天眼查资料显示,最近,上海药明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药明生基”)进行了工商变更,其原来的全资股东无锡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退出,药明康德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全资股东。此外,药明生基的注册资本从1亿元人民币增至6亿元,增幅达到500%。
与此同时,药明生基的经营范围也发生了调整,剔除了“药品委托生产”许可项目。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曾有关于药明生基裁员的传闻。然而,经过了近两年的调整,药明生基有望重新出发,开启新的征程。作为一个专注于CGT(细胞和基因疗法)的CTDMO,药明生基的变动反映了CGT领域内的一些趋势。
CGT行业曾经历辉煌,也曾面临挑战。在经历了行业调整期后,CGT领域似乎正在复苏。药明康德加码5亿元全资持股药明生基,并提升资本,表面上看是一次简单的资本行为,实际上揭示了对CGT行业周期的深远思考。
2017年,药明康德在CGT尚未爆发之时,已创建全资子公司药明生基,提早布局该业务。随着市场的快速开展,药明生基在全球布局,包括美国费城、英国牛津、上海临港和江苏无锡,形成强大的生产基地网络。
药明康德对这些基地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从其2021年的财报中可以明显看出。上海临港新基地拥有200多套独立单元,美国费城基地则将产能扩大了三倍,英国牛津基地顺利获得8.7亿元的收购而来。
2022年,药明生基取得了27.44%的业绩增长,表现突出。然而,随之而来的市场降温和资本寒冬,对整个CGT行业产生了影响。药明生基也因此进行了业务调整,尤其是临港基地的关闭和裁员引起了广泛关注。药明康德对此的回应是,这次调整仅涉及部分员工,不会影响整体运营。
从药明康德的业绩数据看,CGT板块的收入增长逐渐放缓,与此同时,毛利润出现了亏损,这显示出虽然研发投入巨大,但短期商业化效果尚不理想。此外,2024年上半年,《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业务板块的亏损。
面对业绩起伏,药明康德在财报中指出,项目商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部分项目因各种原因延迟或取消。同时,受美国新法规的影响,新订单出现不足。
2024年12月,药明康德果断出售了英国和美国的相关业务,并未放弃中国的CGT市场。药明康德现在继续为59个项目给予服务,这其中包括多个商业化和临床阶段的项目,其后续开展尤为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CGT行业正在显现出复苏的迹象。德勤Deloitte的一项调查显示,业内高管普遍看好CGT行业的未来开展,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其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国也在扩大开放和支持CGT领域的开展,新技术的突破和商业化进程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例如,科济药业和其他公司在通用型CAR-T产品上的进展显示出,行业在技术上的革新有望提升产业的商业化可行性。事实上,通用型CAR-T被认为是解决高成本难题的关键技术。
虽然在过去两年里,CGT CDMO领域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不利影响,但长远来看,随着投融资环境的回暖和技术开展的持续进步,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药明康德依然不断调整策略,以期在CGT领域取得更加稳固的地位。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