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据悉,CD73也被称为胞外-5'-核苷酸酶(NT5E),由 NT5E 基因编码,具备将磷酸腺苷(AMP)转化为具有免疫抑制特性的腺苷(Ado)的能力。在肿瘤研究中,CD73被发现能够促进癌症的进展,其顺利获得上调腺苷信号,可抑制肿瘤免疫监视,增强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因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
CD73 是一种由523个氨基酸构成的多功能跨膜糖蛋白,结合于细胞膜上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中。CD73包括三个结构域;其中,N端结构域包含两个锌离子结合位点及至少一个N-糖基化位点。在催化反应中,CD73需要从"开放"形态转为"封闭"形态,此过程用于暴露活性结合位点以促进行底物结合。
在人体内,CD73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表面,参与调控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催化5'-AMP转换为腺苷,以及促进T细胞活化等生理过程。针对癌细胞的研究表明,顺利获得释放腺苷,CD73助长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甚至影响肿瘤的增殖、粘附及血管生成等多个方面。
尤其在肿瘤微环境中,CD73的表达和活性调节对于乳腺癌、转移性黑素瘤及卵巢癌等的进展至关重要。基于其独特的生物作用机制,CD73如同为肿瘤开发者给予了一道新门,成为研制抗肿瘤新疗法的热点。
当前,全球制药公司对CD73靶向药物的研发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有超过20种CD73靶向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涵盖小分子药物、单抗、双抗及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这些药物主要被研发用于治疗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
在临床进展方面,Quemliclustat、Oleclumab及Mupadolimab三款药物均已位列III期临床,显示出不错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其中,Quemliclustat为Arcus Biosciences开发的小分子抑制剂,在Ib期研究中取得显著疗效。Oleclumab则为CD73靶向单抗,其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也在不断考察中。Mupadolimab以其独特的机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展现出潜力。
另外,尤莱利单抗及其他药物如HB0052、Sym024、佐斯利单抗等同样在逐步推进。以尤莱利单抗为例,其在2023 ASCO上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出良好安全性与疗效。而国内多家制药公司,例如天境生物及石药集团等,也在此领域持续布局,与国际制药公司展开了一系列合作与创新研发。
总而言之,CD73的潜在价值已被广泛认可。多个药企凭借领先的技术与创新的研发策略,正有助于CD73靶向药物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与开展,其市场前景被众多业内人士所看好。同时,中国制药企业在该领域展现出的创新实力,也引起了多家国际巨头的关注与合作。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