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日前,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揭示,心脏代谢疾病患者采用抗炎饮食模式,相较于促炎饮食,能够显著降低痴呆症风险,并且增加大脑灰质体积、减少白质高信号体积。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JAMA Network Open》上,与先前关于炎症在衰老和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的认知相符。
心脏代谢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脏病和卒中,被视为痴呆症的重要风险因素,这或许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炎症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睡眠、压力和饮食。西式饮食——以红肉、高脂肪乳制品、鸡蛋、精制谷物和加工食品为主要特征——通常与更高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相关;而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豆类的饮食则与较低的炎症标志物水平有关。
尽管抗炎饮食与较低的痴呆风险、更佳的认知功能和更优的大脑老化MRI标志物有显著关联,但其对心脏代谢疾病患者的大脑及认知健康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填补这一空白,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英国生物库的数据,对8万多名老年人的饮食与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
在基线时患有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中,研究发现,相较于促炎饮食,抗炎饮食与痴呆症风险降低了31%。同时,脑部MRI显示出参与者的灰质体积增加,而白质高信号体积减少。参与者数据来自英国生物库,这是一项纵向队列研究,涵盖了来自英国各地的50多万名年龄在40至70岁的成年志愿者。2006至2010年间,参与者完成了身体检查和问卷调查,部分参与者在2014至2020年间接受了脑部MRI扫描,随访至2022年,最长随访时间达到15年。
这项研究选取了基线时未患痴呆症、年龄在60岁及以上、且拥有完整心脏代谢疾病状态信息的84342名参与者,其中8917人接受过脑部MRI扫描。参与者的饮食模式顺利获得饮食炎症指数(DII)来界定,DII基于45个炎症相关饮食参数评分。此次研究选择了31个参数,DII范围在-6.7到5.2之间,≤-1.5为抗炎饮食,>0.5为促炎饮食,中间为中性饮食。
基线数据显示,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4.1岁,女性占比51.2%。有14079名参与者(16.7%)在基线时患有至少一种心脏代谢疾病。饮食模式为促炎饮食、中性饮食和抗炎饮食的比例分别为35.5%、35.6%和29.0%。
在中位12.4年的随访期间,总共1559名参与者(1.9%)被确诊为痴呆症。研究表明,存在心脏代谢疾病的情况下,痴呆症风险增加81%;而在所有参与者中,抗炎饮食则能将痴呆症风险降低21%。特别是在有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中,抗炎饮食更是将痴呆症风险降低了31%。
联合效应分析显示,相比无心脏代谢疾病并采取抗炎饮食的参与者,存在心脏代谢疾病并采取促炎饮食的参与者,痴呆症风险增加138%;采用中性饮食的风险增加91%;而采取抗炎饮食的风险增加65%。研究还指出,有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在采用抗炎饮食后,可将痴呆症的发生时间延迟2年。
脑部MRI结果显示,心脏代谢疾病与显著较小的总脑体积、灰质体积和白质体积,以及较大的白质高信号体积相关。联合效应分析表明,与促炎饮食相比,抗炎饮食与灰质体积增加(β=-0.15 vs. β=-0.27)和白质高信号体积减少(β=0.05 vs. β=0.16)显著相关。
总结来看,心脏代谢疾病患者采用抗炎饮食模式,相较于促炎饮食,与痴呆症风险降低及大脑灰质体积增加、白质高信号体积减少显著相关。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表明,心脏代谢疾病状态和饮食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认这种关系的潜在机制和临床意义,从而为心脏代谢疾病患者的大脑和认知健康给予更加有效的饮食建议。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