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5月29日,刘亮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rans-nuclease activity of Cas9 activated by DNA or RNA target binding"的论文,首次公布了tracrRNA与crRNA结合形成的gRNA引导的Cas9在识别特定DNA或RNA后,对其他非目标核酸(DNA或RNA)具有高效的反式切割能力。利用这一发现,刘亮教授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核酸检测平台,该平台能够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多种病毒和肿瘤耐药性突变。
CRISPR-Cas系统的新型核酸酶活性的发现是基因编辑工具开发的重要基础。Cas9,作为II型CRISPR-Cas系统中的关键效应蛋白,能够在gRNA的引导下对目标双链DNA进行特异性切割,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基因编辑工具。Cas9蛋白含有多个核酸酶结构域,可能隐藏着未被发现的新活性。
在研究过程中,该团队发现特定的DNA能够激发Cas9-sgRNA的反式切割能力,但这种活性相对较弱,限制了其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潜力。为分析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采用了Cas9-tracrRNA-crRNA系统来增强Cas9的反式切割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双RNA引导系统的帮助下,Cas9的反式切割活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不仅能够切割多种类型的单链核酸,还能在目标核酸存在的情况下对M13噬菌体基因组的单链DNA进行非特异性切割。此外,研究团队还解析了Cas9-sgRNA-target RNA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了Cas9靶向RNA的分子机制。
基于Cas9的这一新发现,刘亮教授的团队结合核酸扩增技术,开发了DACD和RACD两种核酸检测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团队成功实现了对猴痘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快速、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检测。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中,Cas9-tracrRNA-crRNA系统展现了极高的特异性,能够准确区分猴痘病毒不同毒株的B6R基因。
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Cas9具有新的核酸酶活性,而且拓宽了其在基因编辑之外的应用范围,并为CRISPR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的进一步开展给予了指导。刘亮教授作为论文的通讯作者,陈霁云助理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陈莹、黄玲珑共同担任第一作者,其他成员包括林晓峰、陈泓、相文文等也参与了研究工作。研究得到了华中农业大学韩文元教授的支持,以及厦门大学相关平台和中心的技术支持,并由多个基金项目资助。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