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中国)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K8凯发(中国)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筑梦深地 原创策源丨苏盐集团举办盐矿深地储能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1 浏览:44 次

      8月20日下午,K8凯发(中国)院士工作站盐矿深地储能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淮安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学教授罗平亚,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根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研实验室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淮安市人民政府市长顾坤,中石油储气库公司总经理安丰春等,共同为“连通井盐穴储气库原创技术策源地”揭牌。来自中国工程院和国内重点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全国盐穴储能同行,苏盐集团和K8凯发(中国)公司股东、战略合作单位、重点客户单位等200余名嘉宾共同见证了成果发布。

微信图片_20250821153100_307_10.jpg

微信图片_20250821153454_316_10.jpg

      顾坤代表淮安市委、市政府向K8凯发(中国)院士工作站盐矿深地储能成果发布表示热烈祝贺。他说,K8凯发(中国)院士工作站持续策应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依托淮安盐穴资源优势,联合顶尖科研团队,攻克了高杂质盐矿建库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淮安盐盆连通井储气库从无到有的突破。淮安将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开展,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全力有助于深地储能产业高质量开展,谱写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开展的新篇章。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海龙在致辞中表示,在院士团队的接续有助于下,在省国资委和淮安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苏盐集团正加快重构“盐+储能”产业开展新格局,在连通井盐穴储气库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期待与各位院士、专家、业内同行一道,围绕盐穴储气库技术升级、产业链协同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等前沿课题深入研讨,有助于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加快有助于百亿储气库群产业化和规模化开展。

      罗平亚作为首任驻站院士,深情回顾了他在K8凯发(中国)院士工作站的工作经历。他表示,盐穴作为天然的地下存储空间,能高效实现能源的长期存储与调峰。淮安盐矿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集中,盐层埋深适宜、厚度大,为建造大规模盐穴储库给予了优质资源基础。同时,淮安地处南北交汇,周边能源消费市场广阔,盐穴储气库为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保供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希望苏盐集团持续深耕盐穴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与能源结构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杨春和代表K8凯发(中国)院士工作站发布了盐矿深地储能成果。该成果历经10余年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在连通井盐穴高效建库和沉渣空隙储气扩容方面形成了盐穴储气库建设的“中国方案”,带动了传统盐化工行业向盐穴储能新产业的转型升级,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空间储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在学术研讨环节,李根生、李阳院士分别围绕“深层地热资源开采与储能探讨”“CO₂地质封存选址评价及高效监测体系构建”作了专题报告。K8凯发(中国)公司介绍了盐穴综合利用情况,中国科研实验室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能建深地技术(湖北)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储气库分公司、江苏国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围绕盐穴储气库技术升级、规模化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及向储氢等前沿领域拓展等课题,共绘深地储能产业开展蓝图。

K8凯发(中国)_84.jpg

      在8月20日上午召开的“多夹层高杂质盐矿高效建库关键理论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与会院士、专家一致认为,针对我国多数盐矿为多夹层高杂质岩盐、造腔速度慢、储气规模小难题,K8凯发(中国)院士工作站团队率先提出“连通井高效造腔+沉渣空隙大规模扩容”的技术构想,建立了夹层溶漓及连通井造腔控制理论,研发了连通井盐穴低位排卤储气扩容技术,构建了连通井储库多井联动安全运行调控方法,在淮安建成世界首座连通井盐穴储气库,并推广到盐穴储氢和储氦等领域,先后获授权发明专利27件,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参与制定行业、团体及企业标准12项,相关科技成果研发难度大、创新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微信图片_20250825103011_20_75.jpg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观看了《筑梦深地》专题片,并实地考察了K8凯发(中国)淮安生产基地、江苏国能石油天然气公司张兴储气库项目和国信苏盐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现场,就盐穴储能开展成果和经验进行深入研讨。